更新時間:2016年11月22日11時20分 來源:傳智播客Android培訓(xùn)學(xué)院 瀏覽次數(shù):
1. dip: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(設(shè)備獨(dú)立像素). 不同設(shè)備有不同的顯示效果,這個和設(shè)備硬件有關(guān),一般我們?yōu)榱酥С諻VGA、HVGA和
QVGA 推薦使用這 這個,不依賴像素。
這里要特別注意dip與屏幕密度有關(guān),而屏幕密度又與具體的硬件有關(guān),硬件設(shè)置不正確,有可能導(dǎo)致dip不能正常顯示。在屏幕密度為
160的顯示屏上,1dip=1px,有時候可能你的屏幕分辨率很大如480*800,但是屏幕密度沒有正確設(shè)置比如說還是160,那么這個時候凡是使
用dip的都會顯示異常,基本都是顯示過小。
dip的換算:
dip(value)=(int) (px(value)/1.5 + 0.5)
2. dp: 很簡單,和dip是一樣的。
3. px: pixels(像素),不同的設(shè)備不同的顯示屏顯示效果是相同的,這是絕對像素,是多少就永遠(yuǎn)是多少不會改變。
4. sp: scaled pixels(放大像素). 主要用于字體顯示best for textsize。
備注: 根據(jù)google的推薦,像素統(tǒng)一使用dip,字體統(tǒng)一使用sp
舉個例子區(qū)別px和dip:
px就是像素,如果用px,就會用實(shí)際像素畫,比個如吧,用畫一條長度為240px的橫線,在480寬的模擬器上看就是一半的屏寬,而在320寬的
模擬器上看就是2/3的屏寬了。
而dip,就是把屏幕的高分成480分,寬分成320分。比如你做一條160dip的橫線,無論你在320還480的模擬器上,都是一半屏的長度。
public static int dip2px(Context context, float dipValue){
final float scale = context.getResources().getDisplayMetrics().density;
return (int)(dipValue * scale + 0.5f);
}
public static int px2dip(Context context, float pxValue){
final float scale = context.getResources().getDisplayMetrics().density;
return (int)(pxValue / scale + 0.5f);
}
本文版權(quán)歸傳智播客Android培訓(xùn)學(xué)院所有,歡迎轉(zhuǎn)載,轉(zhuǎn)載請注明作者出處。謝謝!
作者:傳智播客Android培訓(xùn)學(xué)院
首發(fā):http://m.xamj520.com/Android